39歲的唐昌東打零工多年,今年又萌生了割膠的念頭。
“王主任,我的割膠崗位確定了嗎?”2月28日一大早,白沙黎族自治縣七坊鎮英歌村村民唐昌東懷著幾分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又一次撥通了海南橡膠龍江分公司長龍片區主任王賓的電話。這已是他春節以來第九次撥打這個號碼了,只為爭取一個割膠崗位。
龍江分公司膠園。鐘顥 攝
隨著新一年割膠季的臨近,王賓接到類似的電話越來越多。“以前新膠工招收難,膠工一度短缺,而去年我們的核心膠工待遇不錯,讓割膠崗位成了‘香餑餑’。”王賓笑著對記者說,語氣中帶著幾分自豪。
“走,到龍江割膠去!”像唐昌東這樣主動請纓割膠的村民越來越多,成為龍江分公司今年開春橡膠生產一線的熱門景象。
2024年3月,龍江分公司認真學習“邦溪經驗”,經過一年的成功“復制”,核心膠工、基層管理人員的收入提高了,企業效益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橡膠生產一線迸發出新活力。去年,面對嚴重干旱、多雨、超強臺風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該分公司全年自產膠仍較上年實現增產。
顧慮:任務增加,收入能否跟得上?
2024年初,海南橡膠黨委在深入挖掘總結“邦溪經驗”后,下發《關于推動基地分公司持續深化改革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基地分公司以“以株定崗、實產計酬”為原則進行試點推廣,打造一支穩定的核心膠工隊伍。
龍江分公司成為海南橡膠推廣“邦溪經驗”的五家試點單位之一。
2024年3月,邦溪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李振友同時負責龍江分公司全面工作。這一人事調整,充分體現了海南橡膠黨委推廣“邦溪經驗”的決心。
任職后,李振友帶領領導班子成員迅速行動,緊緊圍繞核心膠工人數、核心膠工年均產膠、國有膠產量、核心膠工收入等方面,深入推進分公司改革,著力解決“小崗位”過多、膠工崗位價值較低、人均干膠產量不高的問題。
李振友帶頭示范演練割膠技能。龍江分公司供圖
《方案》要求,核心膠工的崗位標準為有效割株2000株以上。龍江分公司根據實際,對割膠崗位進行整合擴容,同時優化核心膠工計酬模式,提升割膠崗位價值。
根據查田核株的成果,該分公司結合現有膠工崗位的樹位情況,以至少5年的割膠年限為目標,綜合考慮了樹位路途的“遠、中、近”、產量的“高、中、低”、割齡的“老、中、青”,以及丘陵地與平緩地的交叉平衡,確保每個崗位的樹位搭配相對合理。
“平均每天要割500多株,割得完嗎?”“任務增加,收入能否增加?”面對新的政策,膠工們一開始持觀望態度,擔心任務量增加后無法完成,收入反而受到影響;管理干部也有顧慮,擔心改革后膠工流失,影響生產進度。
“怕割不完?要不先試試看?”“改革,是為了讓大家收入更高,生活得更好。”……為了打消大家的疑慮,龍江分公司積極開展“深化改革,提升割膠崗位價值”巡回宣講活動,領導班子成員紛紛帶隊深入膠工群體中,耐心地宣講政策和改革的意義。
通過多次宣講動員,以及合理的崗位分配,膠工們切實感受到了分公司的用心和公平,逐漸理解了改革的意義,紛紛報名認領崗位,加入核心膠工隊伍。管理干部也放下了顧慮,全力支持推進改革。
“剛開始確實有點擔心,但聽了分公司的解釋后,我覺得這是個好機會。”該分公司茶山十二隊膠工何海鳳被優惠政策打動,聽完宣講后主動報名認領了5個樹位共2036株橡膠樹。
2024年,龍江分公司共編制并落實崗位852個,清理“小崗位”462個,在崗在冊膠工由原來的1421人減少至核心膠工852人,人均割株達到2139株,優化了資源配置,提高了生產效率。
讓利:把膠工當成“衣食父母”
膠工對于收入的顧慮,并非沒有緣由。
“以前,一遇到下雨天,我心里就著急,擔心完不成上繳任務,直接影響收入。”龍江分公司雄英三十八隊膠工陳五妹說。
在以往的結算模式下,膠工的收入往往受到多種客觀因素的影響。比如除了天氣原因,產量測定存在誤差,也會直接導致膠工的收入與實際勞動付出不匹配。
“只有讓膠工們真正感受到收入的增加和工作的價值,才能打造一支穩定的核心膠工隊伍。”李振友說。
龍江分公司膠工割膠。龍江分公司供圖
學習“邦溪經驗”,推行實產計酬模式后,定崗不定產,建立起與產量、割膠技術掛鉤的彈性分配機制。而根據膠工實際產出的膠水量核算報酬,也有效規避了在產量測定過程中存在的人為因素及分配制度不公平等問題,真正體現了多勞多得。
為提高核心膠工收入,去年,龍江分公司上調干膠結算單價,按完成計劃比例給予不同單價,結算價格隨市場價格進行動態變動,分配盡量向核心膠工傾斜,當價格偏低時,分公司承擔風險采取保底結算價,保障核心膠工基本收入。
此外,完善社保保障,妥善解決膠工社保問題,消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免費為核心膠工提供所有的生產物資,大大減輕了他們的負擔;停割期間,按每株橡膠樹1元的標準給核心膠工發放補助,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開展為核心膠工送早餐、煮涼茶等暖心活動,切實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龍江分公司從政策到實踐,全方位向核心膠工傾斜,確保他們工作有保障、收入有增長、生活有盼頭,真正成為橡膠產業的核心。
2024年,龍江分公司在崗在冊膠工人均年收入由前年的2.7萬元提高到6.86萬元,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核心膠工比比皆是。
管理:嚴抓細管提效益
讓利膠工,意味著真金白銀的投入。錢從哪里來?
開源節流,向管理要效益,通過增加國有膠產量來降低綜合成本。
為加強干膠生產管理,龍江分公司建立了橫到邊、縱到底的網格化割膠管理機制,各級管理人員下沉基層,到膠工割膠崗位、收膠站點服務割膠生產工作,形成“干部下去,干膠上來”的良好局面。
“我們通過明確崗位職責清單,建立與生產績效掛鉤的獎勵與追責制度,倒逼各級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實現質的飛躍。”龍江分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羅平說。
智能化和數據化管理也成為一大利器。龍江分公司充分借助智慧收膠平臺,及時、準確地掌握產膠的動態信息,實現對干膠生產的科學管控,而膠工們也能夠更加清楚、直觀地看到自己當天的膠水產量。
“以前有數據,但沒有真正做到用數據。”龍江分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官富福說,現在從生產隊、片區到分公司總部都會開展干膠生產動態分析,及時掌握各生產隊的干膠生產情況。
通過數據分析,一旦發現生產進度滯后的單位,該分公司領導班子成員則帶領相關部門深入一線膠園崗位,進行重點跟蹤,深入分析生產瓶頸,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除了抓好干膠生產,龍江分公司還充分利用橡膠林下資源,拓展多元化經營模式,進一步提升了經濟效益。
龍江分公司在橡膠中小苗基地間種香蕉。鐘顥 攝
記者驅車從龍江分公司長龍片區前往金波片區,沿途看到各個橡膠中小苗地塊上,間種著香蕉、甘蔗、南瓜等作物,正沐浴著暖陽茁壯生長。
“我們全力規范推動橡膠林下土地出租工作,并按照橡膠中小苗的生長周期,指導合作方種植適宜作物,強化間種規范化、科學化管理。”官富福說,去年,龍江分公司累計完成6283.5畝林下土地出租,在提高膠園土地利用率、增加額外收益的同時,還減少了控萌費用,實現降本增效。
成效:他們的笑臉見證改革成果
如今在龍江分公司,大家抓干膠生產的熱情高漲。
“割得多收入就高,多辛苦都不覺得累。”龍江分公司金波六隊膠工王興波現在的割膠勁頭可足了。
除了建立核心膠工收入增長穩定機制,龍江分公司還持續開展干膠勞動競賽,重獎先進生產隊和膠工。此外,每個片區都會獎勵當日干膠排名靠前、產量高的膠工,有些隊長甚至還自掏腰包購買獎品,形成了人人關注干膠產量、人人抓干膠生產的良性發展態勢。
膠工領取獎勵。龍江分公司供圖
龍江分公司衛星九隊原本是生產落后單位,該隊黨支部甚至曾被貼上“軟弱渙散”標簽,然而一年時間,該隊卻從“落后生”變為“優秀生”,“去年,九隊全年完成干膠產量79.3噸,較前年增長11.35噸,其中有4名核心膠工年產干膠均超過10噸。”該隊黨支部書記黃成綠自豪地說。
衛星二隊膠工曾紫雯是“產膠大戶”,崗位有效割株2499株,去年完成干膠產量16.49噸,在全分公司名列前茅,年收入將近13萬元。“去年,我們全家的米、油都是公司獎勵的,用都用不完。”曾紫雯說。
核心膠工收入高了,生產一線管理人員的收入也跟著水漲船高。“以前每個月只能領到1400多元,去年每個月都有4000多元。收入增加了,干活也更有勁兒了。”衛星二隊隊長魯海平說。
龍江分公司管理人員為膠工送早餐。龍江分公司供圖
大家的錢袋子鼓起來了,生產隊的氛圍也變得更加活躍和溫馨。今年春節期間,幾乎每個生產隊都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游園活動,膠工和家屬們歡聚一堂,共同慶祝豐收的喜悅和生活的美好。
“春節,我們每一名核心膠工都領到了大米、香菇、糖果等‘六件套’春節大禮包呢!”陳五妹說,“公司為我們著想,我們也要為公司出力。”
幾年前,唐昌東也曾在龍江分公司割過膠,但微薄的收入讓他打了退堂鼓。“現在割膠不僅有穩定的收入,還有各種福利保障,比在外面打工強多了。”唐昌東說,他期待著能在熟悉的橡膠林中,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膠工從“上門請”到“搶著干”,管理人員紛紛圍著生產“轉”,龍江分公司的改革實踐,讓割膠崗位重新煥發了活力。隨著越來越多的“唐昌東”積極加入核心膠工隊伍,海南橡膠產業守住了“根”和“魂”,守住了海膠人的“飯碗”,也真正守住了發展戰略,堅守了“為國利民”的使命和初心。
來源 | 海南農墾報
記者 | 鐘顥 通訊員 韓銀萍 邢智
» 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瓊B2-20070017-6 HSF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
企業郵箱: 3538774633@qq.com
聯系電話: 0898 -68580160